观点 中国女足必须坚持留洋,为姑娘们排除一切后顾之忧_运动家_澎湃新闻-the Paper
事实上,在此次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前,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 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足止步16强,中国女足在世界排名第19位,在亚洲位于日韩之后。 因此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女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薪资与实力“倒挂”的现象。 举个例子,同样在1840年,工业化时代的西欧纺织工,在流水化纺织车间的工作效率,远高于同时期大清朝的一个熟练纺织工。 但前者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后者却是高技术人才,前者可以花小钱办大事,后者必须花大钱养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足联赛中,最重要的支出是球员薪资,占比高达56%,达108万美元,远高于我们的近邻日(10%)韩(45%),同时也高于女足强国德国(41%)。 如果算上体制内工资和国家队津贴,女足球员收入还会增多。 如支付宝就曾设立“10年10个亿”,用以发展女足事业,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都被足协变成了各种津贴,发给了女足队员们。 中国女足在得到1999年的世界杯亚军后,由于中国女足运动缺乏社会普及,群众基础薄弱,出现了明显的人才断档情况,同时女足教练技战术愈发落后,加上欧美各国的女足运动广泛开展,实力崛起,中国女足的世界地位下降。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中国女足在小组赛中战平美国女足,输给了老对手挪威女足,历史上首次未能在世界大赛中小组出线,2003年和2007年球队都未能晋级世界杯四强。 在2004年8月11日的雅典奥运会女足比赛中,球队创记录的0-8惨败给了欧洲冠军德国女足。
平台和起点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女足在女足领域的顶级薪资地位。 中国女足自然也配得上自己的薪资,能在近乎荒漠化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来,本身就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如果产量还能达到世界前列,种地的农民难道不该收到高额奖励吗? 中国女足此次夺冠亚洲杯实属不易,尤其在这些年沉沦的境况之下,女足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世界足坛有条铁律:联赛水平决定足球水平,健康稳定的联赛不仅可以为球员提供稳定的比赛机会,还能促使球员在富有竞争力的环境下良性成长。 但纵观中国女足职业联赛的发展历程,可谓命途多舛,一度因为球队少等原因变为没有升降级的“全国女足联赛”。 直到2015年,女超、女甲才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2008年亚洲杯金靴得主李影的这句话大抵可以概括女足的影响力,“我们正一点点好起来,但关注度也只能持续一两个月。 ”长期以来,女足存在的价值一是用来映衬男足的无用,二是用来表达爱国情感,大多数时候女足依旧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中国女足薪资与竞技水平的关系其实很难量化,因为“女足精神”四个字是无价的。 我们由衷希望,中国女足此次夺冠亚洲杯,仅仅是中国足球重回巅峰的开始。 除了社交平台短期的赞誉外,女足还需要更多球迷的长期关注,需要更多女孩们走进球场。 让二追三,补时绝杀,中国女足3-2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中国女足再次登顶亚洲杯冠军,全国球迷为之沸腾,纷纷放言“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将标准换人名额(即不包括脑震荡替补)的最大次数限制增加到每队5人,也让更多球员在世界杯期间逐渐积累上场时间,进一步促进了她们的发展,并让教练员在比赛初期更灵活地更换人员和战术。 2023年,在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上,参赛球队首次被允许在比赛中进行5次换人(不包括脑震荡替补)。 这增加了比赛中的变化机会,并导致大量替补球员在比赛中获得上场时间。
女足青训主要依靠地方体育局全运会年龄段队伍和业余体校系统,只有极少俱乐部有几支梯队。 虽然自从2015年开始校园足球尽管开展得声势浩大,近两年也偃旗息鼓了,但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期待有一天,中国的“王霜们”不再“狼狈”,不再困惑,不再囿于胜负,也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享受足球的乐趣。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女孩,能够不受阻碍地选择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从中寻找到自身热爱。 中国女子足球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河南嵩山的中岳之阙上即绘有形象生动的女子踢足球壁画。 现代女足最早在中国露面是在20世纪20-30年代。 中国女足小组赛场均成功盘带7.7次,只比5支球队更多!
然而,近十余年来,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男子足球强国的女足运动迅猛发展,成为女足世界杯赛场后起之秀,英格兰女足就是典型例证。 本届杯赛折戟后,不少人感叹,中国女足缺少了亚洲杯时的“好运气”。 不可否认,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存在运气成分,但外界也因此忽略了中国女足在竞技实力上的不足。 比如,对阵日韩女足,中国队场上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在世界杯面对实力更强的欧洲女足时,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在此前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两回合关键比赛中中国女足曾经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在面对拥有多位留洋球员的韩国女足这些充满干劲的女足姑娘们凭借着自己的拼搏精神最终是搭上了通往东京的门票。 但是请注意,整个亚洲受制于传统文化的问题,西亚地区的女足什么情况大家还算是了解的(当然,伊朗女足也可能是男足),而亚洲地区所有职业化的女足球队全部来自于东亚地区以及澳大利亚。
在本届女足世界杯,第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实就是——女子足球的对抗激烈程度,已经前所未有地向男子足球靠拢。 “我们的队员在攻防转换、平衡、身体对抗和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要重视、提高。 中国女足想要重回世界一流,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努力。 近一年来,重夺亚洲杯冠军的中国女足更多地走到聚光灯下,1家女足全面战略共建伙伴和16家合作伙伴带来的每年上亿元的赞助资金,是中国女足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持。
换句话说,本届U20亚洲杯硬碰硬的两场较量,将对中国女足未来多年走势给出明确指引,毕竟在失去今年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之后,中国女足成年队在今后两年时间内无大赛可踢。 但反过来,如果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里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许国内将会出现又一轮的女足热,从而彻底带动国内女足职业化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 但有一点,中国男足运动员,实际上是过去几年中超联赛畸形繁荣的受益者,他们的收入与他们的水平,是完全不匹配的。 随着联赛泡沫的逐渐破灭,部分中超球队的主力球员,收入回到2-4万/月的水平,这个数字,跟很多女足队员来说,相差已经不多。 当然,相比于男足,这样的薪资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此前权威足球媒体《足球报》曾报道披露,在遭遇足坛大震荡后,2022赛季中超联赛本土球员的最高年薪从此前的税前500万元人民币降低至税前300万元人民币。